中國共產黨新聞網>>綜合報道
分享

全面發展,讓孩子們腳下有力、眼裡有光(總書記的關切·落地的回響)

本報記者 鄭 軼 黃 超 李建廣

2025年11月12日08:31    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222

點擊播報本文,約

  “要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,加強學校體育工作,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,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、增強體質、健全人格、鍛煉意志。”

  ——2020年9月22日,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強調

  

  一段時間以來,在基礎教育階段,有的學校重考分、輕鍛煉,家長也唯恐體育活動多了影響分數。慢慢地,體育課成散步課,課間變得靜悄悄,“小胖墩”“小眼鏡”等問題呈現早發高發苗頭。

  青少年健康成長、全面發展,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挂。

  “讓孩子們跑起來。”2020年9月22日,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強調,要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,加強學校體育工作,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,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、增強體質、健全人格、鍛煉意志。

  這場座談會,就“十四五”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聽取意見和建議。半年后,“保障學校體育課和課外鍛煉時間”寫進“十四五”規劃綱要。

  圍繞“讓孩子們跑起來”,5年多來,一場政策接力持續提速。

  讓孩子們有時間跑,開齊開好體育課是關鍵。

  《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》《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光明行動工作方案(2021—2025年)》《關於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》等文件,鼓勵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。

  吉林省保証原有體育課時和上下午大課間不變,一至二年級每周增加1節體育活動課,三至九年級每周增加2節體育活動課﹔廣東深圳市多區多校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入課堂,提供個性化體育教學……

  體育課“動真格”,課外綜合鍛煉在加強。

  《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(2024—2035年)》提出,“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於2小時”,多地紛紛發文部署﹔教育部倡議“校內校外相結合,每天鍛煉2小時”……

  “2小時”改革在多地試點。山東、福建等地將課間10分鐘延長至15分鐘,江蘇、湖南、海南等地陸續跟進。把課間還給孩子們,一刻鐘成了活力“一刻”。

  為成長助跑,北京市推廣課間15分鐘,推出中小學生“體育八條”“身心健康二十條”,操場上的足跡化作提升育人質量的注腳。

  一個項目看學生狀態。1000米跑,曾讓北京四中小宋同學望而卻步。學校利用課后服務時間,針對學生薄弱項目分類組織、義務指導。“進步了十幾秒。”他說,體能供給也讓學習更在狀態了。

  一張課表看學校常態。翻閱北京市精忠街小學一個班的課表:以前周二和周三沒有體育課,今年以來每天1節,課名改為“體育與健康”。新課表優化了課時分配,轉變了學校辦學理念:加強監督管理,提升學生體質,一節課都不能佔。

  一個習慣看家長心態。“父母之愛子,則為之計深遠”,越來越多的家長更加重視體育課。“孩子有時候等電梯也會做幾個深蹲。”家長王女士說,自主運動的意識明顯提高,“別等長大、工作了再培養運動習慣。”

  一門考試看教育生態。體育地位提升,始於教育評價改革。北京體育中考總分,從40分提到50分,過程性考核佔20分﹔將在2027年、2029年提到60分和70分。

  教育家葉聖陶曾以“教育是農業,不是工業”為喻,闡釋了教書育人的本質:就像種庄稼一樣,尊規律、重耕耘。

  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,初中不超過90分鐘﹔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時長原則上不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%……抓牢“雙減”、防控近視,一項項舉措從“百年大計”的長時間軸出發,傳遞出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。

  成長是一次長跑,考驗身心可持續發展。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,要從長遠目標來看,為孩子們在人生道路上起好步、跑得遠打基礎。

  “體育鍛煉多一些,‘小胖墩’、‘小眼鏡’就少一些”“孩子們成長得更好,是我們最大的心願”“要在全社會樹立科學的人才觀、成才觀、教育觀”……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,政策接力、落實給力,滋養著一株株樹苗成長為棟梁之材。

  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5年11月12日 01 版)

(責編:彭曉玲、王珂園)
相關專題
· 專題報道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
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

分享到:
推薦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