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共產黨新聞網>>綜合報道
分享

為孩子提供多樣適配鍛煉(縱橫)

曹燦輝

2025年11月12日08:37    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222

點擊播報本文,約

  近來,兩所幼兒園在網上引發熱議。一所在河南漯河,娃娃們經常圍著灶台和農田轉——篩麥子像模像樣,揉面團有板有眼,甚至組隊學做燒雞。另一所在河南商丘,孩子們經常參與獨木橋快跑、跳箱連續跨越、單杠旋轉等有一定難度的運動,這種“硬核”體能課引得不少網友點贊。

  兩所幼兒園“全能課”走紅的深層意義,在於讓童年生活更多彩、更有內涵。長期以來,“不能輸在起跑線上”的想法催生了學前教育“小學化”傾向,識字、算數成為一些幼兒園的主打課。“廚藝幼兒園”和“運動幼兒園”則用實踐証明,團隊合作學做燒雞時的默契、通過獨木橋時的專注,或許比“搶跑”學習更加珍貴。孩子們在篩麥揉面、攀爬跑跳中收獲的自信,對其成長大有裨益。這種回歸本真的教育,回應了社會對優質幼教的深切期盼。

  幼兒園“全能課”走紅,並非偶然,而是專業探索與教育初心的共振。多年前,教育部就發布了《3—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》,將“健康”擺在首位。正是在這一指南的指引下,商丘這家幼兒園主動告別“提前學”模式,從籃球課開始探索系統的體能課程。更難能可貴的是,園方從本土游戲中汲取靈感,按小中大班特點設計階梯式目標,讓每個孩子都能獲得與成長階段相適應的體能訓練。

  越是回歸本真的教育模式,越考驗教育者的智慧。推動多元發展,更需安全兜底。“學廚”意味著要近距離接觸明火,有一定的風險,必須提高安全意識,嚴把教師專業關,提高其風險預判與應急處理能力。同時,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,讓家長理解這些活動對孩子成長的意義,獲得家長支持,形成“園方敢教、家長敢放”的良性循環。

  跳馬、種地、下廚等活動,有益身心健康。不久前,教育部辦公廳印發《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條措施》,提出“每月至少開展一次綜合性教育實踐活動”“提升學生適應環境、調適情緒、應對壓力等方面能力,增強心理韌性和心理免疫力”。應加強探索,更好保障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。

  參與實踐,收獲成長。提升實踐育人的廣度,讓孩子們在豐富實踐、多元參與中,由內而外生長出自信與堅韌。不急於求成,不功利浮躁,守護每個孩子的天性,讓他們在童年時光裡快樂健康成長,激發出自己的潛能。

  (摘編自《重慶日報》,原題為《“野”一點的童年更有真味》)

  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5年11月12日 05 版)

(責編:王瀟瀟、任一林)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
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

分享到:
推薦閱讀